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转自: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
核心观点
热点事件:陆家嘴论坛证监会吴清主席提出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与此同时,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推出科创成长层以及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并配套引入资深专业机构领投机制、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第五套标准扩围等六项制度,更加精准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优质科技企业,有望推动A股科创板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是什么?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为支持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企业设立的特殊上市条件,主要针对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什么曾暂停?自2019年科创板成立以来,20家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标准成功上市。2019-2021年,一批处于生物医药早期阶段的企业通过该标准实现上市,形成初步示范效应。2022年起,第五套标准的适用审核趋严,不少企业主动撤回,IPO数量骤降。2023年下半年,由于IPO审核整体收紧、部分企业上市后盈利缓慢、部分企业技术不成熟、医药反腐行动对企业提出更高合规要求等多重因素,出于对投资者保护考量,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IPO审核进程实质性暂停。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什么此时重启?“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中国将迈入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经过政策的持续探索和优化,并配套推出“成长层”以及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此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有助于更加精准服务优质科技企业,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未来展望和投资建议:科创板成长层将持续扩容,助力创新企业估值方式转型、推动耐心资本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进一步融合。直接利好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关注未盈利企业IPO风险:未盈利企业可能面临持续经营风险、技术与产品风险、财务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内部治理与规范运作风险,建议监管层强化制度设计、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揭示、注重投资者教育与保护、严格监管与退市机制。
风险提示:1. 国内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2. 对于政策理解不到位的 风险。
正文
一、事件:陆家嘴论坛提出科创板“1+6”政策措施
(一)加力推出科创板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6月18日,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吴清主席提出:“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科创板意见》)。“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更加精准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优质科技企业,同时在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做出专门安排。“6”即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包括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完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二)科创板坚守 “硬科技” 定位,特续赋能科技创新
自2019年设立以来,科创板定位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证监会专门出台《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创板八条”),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坚持其科创属性,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截至2025年7月1日,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88家,总市值8.14万亿元。
二、科创板“1+6”政策措施意味着什么?
(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是什么?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为支持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企业设立的特殊上市条件,主要针对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二)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什么曾暂停?
自2019年科创板成立以来,20家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标准成功上市。2019-2021年,一批处于生物医药早期阶段的企业通过该标准实现上市,形成初步示范效应。2022年起,第五套标准的适用审核趋严,不少企业主动撤回,IPO数量骤降。2023年下半年,由于IPO审核整体收紧、部分企业上市后盈利缓慢、部分企业技术不成熟、医药反腐行动对企业提出更高合规要求等多重因素,出于对投资者保护考量,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IPO审核进程实质性暂停。
(三)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什么此时重启?
我们去年撰写的报告《【CGS-NDI研究】以资本市场为抓手,加力赋能新质生产力——从土地财政到新质生产力的金融策》提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从土地财政转向新质生产力。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我国现实转型需要,由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中国将迈入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去年924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提出“一揽子”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来,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从科技创新主体特性下的融资需要和困境来看,还是从我国与成熟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差距来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都迫切需要资本市场肩负更重要的使命。
科创板设立成长层并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有助于更加精准服务优质科技企业。科技型企业面临现实的融资需求,尤其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突破“卡脖子”技术。科创板以服务“硬科技”为定位,此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经过政策的持续探索和优化,配套推出“成长层”以及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相关领域普遍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而市场潜力巨大,但往往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和较大的资金投入。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重点提及“人工智能+”行动,以及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从科创板上市企业行业分布来看,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占比偏低。例如,人工智能上市企业数量占比仅1.2%。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大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此举有助于匹配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
(四)未来展望和投资建议
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2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的发行上市(IPO)申请,已成功过会。2022年12月,禾元生物曾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Wind显示其已获上交所受理,但为待上会状态,时隔多年,成为重启后的首个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过会案例。未来,科创板成长层将持续扩容,助力创新企业估值方式转型、推动耐心资本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进一步融合。直接利好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三、风险分析与建议
(一) 未盈利企业IPO应重点关注哪些风险点?
第一,持续经营能力风险。一方面,未盈利企业目前尚未实现盈利,未来能否盈利以及何时能够盈利存在不确定性。监管层可主要从企业市场前景和空间、竞争优势、收入的可持续性、持续研发能力等角度出发,对发行人的经营可持续性进行关注。另一方面,未盈利企业通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市场拓展等,面临资金压力与流动性风险。监管层需关注企业的资金管理、融资计划以及应对资金短缺的措施。
第二,技术与产品风险。一是关注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对于科技型企业,其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可靠性是关键。监管层需评估企业的技术是否真正具备竞争优势,是否能够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例如,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项目是否具有突破性,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是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等。二是关注产品商业化风险。未盈利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可能尚处于研发阶段或市场推广初期,其商业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监管层需关注企业的市场推广计划、销售渠道建设、客户群体拓展等情况,评估产品能否顺利实现商业化并获得市场认可。
第三,财务风险。一是未盈利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较为复杂,存在收入不稳定、成本费用较高等情况。监管层需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关注其收入确认、成本核算、费用支出等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同时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二是关注盈利预测与风险披露。要求企业对未来的盈利情况做出合理预测,并充分披露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监管层需审核企业的盈利预测是否基于合理的假设和数据,风险披露是否充分、准确。
第四,行业竞争风险。一方面,关注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是否存在被竞争对手超越或替代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与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关注行业政策、法规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潜在影响。例如,医药行业的政策调整可能影响企业的产品定价、市场准入等,监管层需评估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能力。
第五,内部治理与规范运作风险。未盈利企业可能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不足,如内部控制不完善、决策机制不健全等。监管层需审查企业的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情况,确保其能够有效保障股东权益。
(二) 如何平衡政策的包容性与投资者保护?
第一,完善制度设计。一是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将未盈利企业集中管理,便于投资者更好识别风险。二是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将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入股达到一定年限、数量、比例等因素,作为审核注册时的参考,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精准识别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
第二,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揭示。一是要求企业定期披露尚未盈利的原因及影响并提示风险,强化针对性的信息披露。二是要求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应当满足现有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基本要求。其中,投资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者还应当签署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投资专门风险揭示书。
第三,注重投资者教育与保护。一是加强投资者教育。二是提升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提高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培育长期资金生态。
第四,严格监管与退市机制。一是严格监管执法。监管层需加强对未盈利企业的监管执法力度,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二是建立动态调层与退市机制。实施动态市值管理,对连续破发企业采取风险提示或退市预警。设置调出条件,对长期未盈利或技术失败企业严格退市,防止“壳资源”炒作。
四、风险提示
1、国内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
2、对于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7月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CGS-NDI热点洞察】科创板“1+6”政策措施意味着什么?》
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S0130523070003
分析师:吴京 S0130523080001
分析师:许冬石 S0130515030003
评级标准: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公司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研究官方订阅号(“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国银河宏观”“中国银河策略”“中国银河总量”“中国银河科技”“中国银河先进制造”“中国银河消费”“中国银河能源周期”“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嘉正网配资-配资网前十名-散户配资官网下载-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