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开局”的周糠顺是出生就比别人的起跑线低,在高考的这条赛道上,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其中的不易。
高考分数公布的那天,几乎全体的考生和其家长都兴奋难抑,坐在电脑前翘首以盼自己的成绩。
而他的高考成绩还是从别人的口中得知的,因为贫困的家庭让他连查成绩的工具都没有。
就是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他竟考出了642分的成绩,稳超湖南省物理类一本线一百多分。
文|小橙子
看图文更过瘾! 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方留言区已开放,等你来畅所欲言!#关注有惊喜
十年前的一纸承诺
如果谁经历了周糠顺的剧本,或许绝大多数的人都想要放弃了,早年父亲因为工作时的意外,落下了腿部残疾的毛病。
失去了出苦力的能力,没办法只能靠着村子里安排的保洁和捡废品的工作苟延残喘,一个月区区几百块钱来养活一家人。
而周糠顺的母亲呢更是家里的开销之一,由于智力的障碍,需要每天服用昂贵的药物,一旦停药病情就会迅速加重。
就是这样的家庭每天唯一的愿望就是努力的活下去,当记者去他家里采访的时候,迈进去的那一刻就已然受不了了。
家徒四壁是记者对着家唯一能想到的成语,小小的土砖房里,是连一个玻璃窗户都没有,只能靠着烂塑料布勉强遮住。
不过别看外边破破烂烂,屋子里却被一家人收拾的干干净净,地上没有一丝灰尘,就连父亲捡来的塑料瓶都被码的整整齐齐。
墙上没有装饰,但一面墙的奖状就是这个家最耀眼的标志,它们就像是善良的铠甲一般保护着这个家。
然而命运仍要捉弄他们,周糠顺11岁那年遭遇一场意外,几乎被剥夺生存的权利。
肠断裂、脑震荡种种检查报告都像银针一般刺进这家人的心里,命悬一线的周糠顺需要五万元的手术费用。
可是对于这家人来说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儿子的病还是要救救的,于是他的父亲就这样拖着伤残的身体挨家挨户的磕头借钱。
这份感动传遍了整个县城,全村人开始发动为周糠顺捐钱,钱凑够了,他的生命也挽救了回来。
而父亲却来不及高兴,而是一笔笔的记下所有伸出援手的乡亲们的名字,对于他们一家来说这虽然是善款,但也是人情。
就这样带着全村人的善意,周糠顺走上了一条坚决要改变命运的道路。
暑假去工地搬砖,高中去餐馆洗盘子,他勤工俭学丝毫不愿意浪费一点时间,没有补习班,没有智能手机,他的童年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学习灯都没有。
就这样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终于在今年的高考向所有人展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知恩图报是他唯一的目标
642分的高考成绩下来之后,全村人都沸腾了,周糠顺就像是整个村里的小孩儿一般,全村人看着他一点点长大。
在采访中,他也真诚的告诉大家,这个成绩其实在他的意料之中,本想着借着高考能全力以赴的拼一把,但是并没有超常发挥。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的成绩也依然很优秀了,这个刚满18岁的少年终于用文凭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在高考的志愿表上,他填写了北京邮电大学,他向大家透露报考这所学校其实就是看重他毕业之后的就业率。
周糠顺深知钱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所以去到首都北京并不是他唯一的目标,挣钱才是硬道理。
当有人在替他惋惜这样的分数能上更好的学校时,周糠顺早已看透,名校的光环终究换不来母亲急需的药物,更帮不了父亲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就像是八年前的庞众望,那个河北吴桥县少年同样父亲精神分裂、母亲下肢瘫痪,2017年以684分考入清华,如今已是博士三年级。
当年庞众望母亲坐着轮椅为他借先心病手术费,他从小捡废品补贴家用,考上清华后拒绝一切资助。
周糠顺与庞众望他们虽都出自寒门,可是却都选择用知识作为杠杆,撬开了命运的枷锁。
从益阳农房到北京邮电大学,这条路他走了十八年,不过好在今天的他终于走出来了,带着全家以及全村人的希望踏上了去往大城市的路。
参考信源:
益阳日报2025-07-01 03:29 父母残疾,寄住伯父家,益阳逆风少年周糠顺高考642分
嘉正网配资-配资网前十名-散户配资官网下载-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